100元2小时不限次数电话号码-400元3小时快餐,凤楼信息茶楼的官方网站,51茶馆

中国文明网总站

榆林体育:活力塞上点燃生命激情之火

  

2024沿黄公路(新能源)汽车拉力赛

  柔道赛

  少年短道速滑赛

  马拉松开赛

  榆林第二届沿黄自行车赛

  太极拳表演

  2024年,榆林市体育事业在塞上古城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全民健身热潮涌动,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激情。

  全民健身在榆林已蔚然成风。从城市的中心广场到乡村的文化大院,各类健身设施不断完善,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运动条件。社区里,晨练的老人打着太极拳,一招一式尽显从容;公园里,年轻人奔跑在彩色跑道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校园中,孩子们在操场上跳绳、踢球,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与日常健身活动的人数较去年显著增长,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贯穿全年。马拉松比赛中,选手们用脚步丈量榆林的大地,领略城市的风景;篮球赛场上,运动员们激烈角逐,展现团队协作与拼搏精神;健身操大赛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参与,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4年,新一届榆林市体育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落实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榆林体育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打造精品、培育特色,群体赛事掀高潮

  2024年共举办群体赛事242场。五人制足球四国邀请赛、中国台协杯全国斯诺克团体锦标赛、第二届中国飞盘联赛西北大区赛决赛、2024年“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协会员联赛(陕西榆林站)、2024榆林国际马拉松、中国·榆林第三届沿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2024沿黄公路(新能源)汽车拉力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相继成功举办,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一流的体育赛事。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2024—2025赛季CBA季前赛(榆林站)、市第七届冰雪运动会、第五届陕西榆林背婆姨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好评如潮,极大提升了榆林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继续支持各县市区结合县域特色,打造精品赛事,7个县市区成功举办了2024“一县一品·精品赛事”,有效满足老百姓健身需求。全年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2万人次,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0期1500人次,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科学精准的健身指导服务。

  精心组织、科学训练,竞技体育成绩喜人

  投资340万元,引进包括国家级、省级教练员在内的高水平教练员,将其安排在47所中小学和俱乐部等体教融合基地开展训练,通过他们丰富的执教经验和先进的训练管理理念,培育本土教练员,打造出一支敢拼会赢的人才队伍。

  榆林体校输送的运动员胡娜先后斩获2024年世界U17摔跤锦标赛女子自由式摔跤49公斤级冠军、2024年“一带一路”中国—中亚五国摔跤精英赛亚军。白钰鸣、白钰豪勇夺202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双人跳台冠军。2024年全国少年体操U系列锦标赛中,我市代表团荣获金牌3枚、铜牌1枚。参加全国女子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获得第五名,有4名队员入选国家女子五人制足球集训队。先后组织1149名运动员参加了年度省锦标赛,获得金牌127枚、银牌121.5枚、铜牌137枚,位列奖牌榜第三名,团体总分第四名,圆满完成年度参赛任务。

  持续加强“奥体班”建设,形成以“4321”为基础、“两成两力”为目标的新发展格局,确保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体育项目在校园普及打造了新模板。在全市40余所学校布点足球、游泳、体操等14个项目,建成“奥体班”12个,备战运动员达4000多人。成功举办榆林市青少年俱乐部(学校)联赛、2024年榆林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暨青少年锦标赛,超7000名青少年运动员和学生参与其中,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体育产业焕发新机

  进一步鼓励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体育领域,依托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将群体赛事主要交由市场化运营。指导榆林旅投公司一体化运营榆林体育中心等场馆,今年通过场馆场租、冠名赞助、竞技体育表演、举办演唱会等实现营收1160多万元。

  充分发挥“体育+”的乘数效应,推动体育赛事与各类文化活动、民俗演艺、特色美食、乡村旅游等相结合。联合文旅等部门持续打造“清爽榆林”文化旅游季活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同时,今年以“榆马”为代表的精品体育赛事持续走俏,“从沙漠跑向绿洲”成为众多马拉松爱好者的难忘记忆,外地来榆参赛人员近6000人,对我市旅游、餐饮、住宿、运输等行业形成了辐射带动作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他各类群体赛事齐头并进,持续拉动赛事消费需求,助推体育产业再上新台阶。

  多点发力、守正创新,体育文化传播有力

  坚持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线,大力传播体育精神。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矩阵有效构建,扎实开展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宣传工作,持续发布体育热门消息,运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广泛宣传胡娜、王梦雪、白钰鸣、白钰豪等榆林籍优秀运动员先进事迹,通过挖掘他们赛场背后的精彩,生动讲述运动员的奋斗故事,塑造榆林体育人的光辉形象,向全社会发出榆林体育最强音。

  新一届市体育局领导班子通过学论述、听汇报、看总结、搞调研,对全市体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思考,将一些意见与干部群众进行了交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如何更好推进榆林体育高质量发展新课题,该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以自身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行之有效。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极端重要位置,修订出台《市体育局党组工作规则(试行)》和《市体育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确?!傲礁鲈鹑巍钡玫铰涫担刑逵低掣刹烤衩婷不廊灰恍?,能力作风得到新提升。

  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再上台阶

  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场地资源,办好中国·榆林第四届沿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榆林马拉松赛,积极申办2025—2026赛季CBA季前赛、2025年全国速度滑冰赛、全运会跳水预选赛、中西部男子篮球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努力将赛事办出水平、办出高度。持续发布“一县一品·精品赛事”。

  紧盯市级“六个一”、县级“七个一”缺口,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优势,督促各县市区整合土地资源、强化资金投入、积极引进项目,确保补短板任务清零。为100个村配送体育器材,重点实施10个乡镇、50个社区健身器材配送项目。优化提升“15分钟健身圈”,适时更换中心城区达到报废年限的体育健身器材。指导完成1个县级体育馆和全民健身广场建设,顺利完成2个体育公园、2条健身步道建设,可满足周边10余万名群众健身、休闲和娱乐需求。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完成7个乡镇、70个行政村、50个社区健身器材配送工程,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健身需求。截至目前,全市体育场地数量达1225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至2.49平方米。

  重点开展好足球、羽毛球等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和榆林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榆林市首届乡村运动会、榆林市第二届老年人体育大会、榆林市第八届冬季冰雪运动会,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2万人次,构建举步可就的健身网格体系。

  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培养实现新发展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联合教育部门指导辖区学校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精选优选教学素材,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真正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主动作为、强化沟通,落实与教育部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指导项目布点学校加强“奥体班”建设,为促进全市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和科学指导,让榆林体育事业后继有人。

  用心办好榆林市第十六届运动会、2024—2025年榆林市青少年俱乐部(学校)联赛,确保两个盛会同样精彩。精心指导各县市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以此为平台选准选强参赛选手。全员出动、不遗余力抓好省十八运备战训练工作,提前制定省十八运周期奖励办法,充分激发备战队伍争金夺牌内生动力。

  毫不松懈抓好体育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加强安全统筹,切实担起职责,强化日常监管,盯住承办赛事的属地责任。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盯紧看牢场馆设施、赛事活动、高危项目等重点领域和寒暑期体育嘉年华等,将重大风险、重大隐患拉出单子、盯住整改,坚决防止群众赛事活动出现群体性事故隐患。进一步做好应急处置,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加强值班值守,出现突发情况及时报告、果断处置,确保体育领域安全稳定。

  榆林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升了市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未来,榆林市将继续在体育事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让体育的光芒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打造健康、活力、幸福的榆林努力拼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榆林市体育事业必将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成为塞上一颗璀璨的体育明珠。(作者:刘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