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示菜单上新
四月春风拂面来
文明之花绽放满园香
让我们以行动践行初心
用文明点亮生活
共绘榆林新时代美好图景
4月份活动清单新鲜出炉
一起来看看吧
为动员引导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认真落实“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五项工作任务,提升基层文明实践阵地使用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精心设计了2025年4月份文明实践“提示菜单”,为基层精准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以理润心
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家
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扎实组织开展 “送宣讲下基层”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活动,重点宣传宣讲全国“两会”、省市县“两会”精神基本情况,重点向基层群众讲清讲透与他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最新理论政策,利用“农村应急广播”“乡村大喇叭”等平台,用方言俗语向群众解读好乡村振兴、医疗养老、移风易俗等民生实事政策;整合县乡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基层,通过“文明实践集市”“新风礼堂”“幸福大食堂”“移风易俗宴会厅”等阵地载体,开设“政策直通车”摊位,持续深入开展“健康科普”“干净榆林”“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宣传宣讲文明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制作一批“抵制高价彩礼”“摒弃殡葬陋习”主题文明风尚传播网宣产品,通过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线上传播平台,用方言土语、戏曲快板、民歌传唱等进行具象化宣讲,做到科学理论天天见、处处闻;在清明节、世界卫生日、世界地球日、世界读书日等时间节点,组织道德模范、优秀党员、志愿者等带着信仰和使命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的节日”“家风家教”“地球?;ぁ薄叭裨亩痢钡戎匾甘揪竦男?,激发群众情感共鸣、增进思想认同。
以文化人
文化活动浸润百姓心
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组织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活动。4月4日,以“我们的节日·清明”为主题,集中开展“倡导文明祭祀,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活动,教育引导群众采用鲜花祭扫、植树缅怀、网络追忆等绿色环保祭祀方式祭奠先人。同时发动各行各业走进烈士陵园开展以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在交通要道开展文明出行、道路指引、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营造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社会氛围。4月7日世界卫生日,联合健康卫生领域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采取沉浸式体验、环境卫生治理、体重管理讲座、指导科学健身等方式,向基层群众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思想认识,让卫生健康理念深入到人心,共同营造讲卫生、重健康、见行动的浓厚氛围。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结合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围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10周年”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时间节点,协调各文化单位组织开展适宜基层群众参与的文化讲座、征文绘画、红色经典诵读、故事宣讲、文化创意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文明实践活动,善待?;さ厍蛞馐逗椭恫ū;ひ馐?,推动形成全民阅读良好社会风尚。
以史育人
赓续红色血脉助成长
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联合团委、教育等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班(队、团)会、升旗仪式深化红色教育,开展网络献花寄语、学习英烈名言、“我想对英烈说”等沉浸式活动传承英烈精神,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同步发动学生就近参与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义务讲解、环保实践、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行动践行英烈遗志,构建“红色教育+实践育人”双轮驱动模式,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以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利用法治宣传宣讲、红色电影放映、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爱教基地参观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4月20日“谷雨”节气,有针对性策划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节气文化传承弘扬实践活动;同时结合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协调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读书分享、读书讲座、诵读国学经典、研学体验、公益课堂、阅读推广、劳动实践、心理辅导等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文明实践活动。
以点扩面
移风易俗引领新风尚
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抓住群众聚集聚会的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设计“文明实践集市”“文化赶大集”“文明实践流动舞台”等平台载体,聚焦高价彩礼、豪华葬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教育引导文明实践活动,推广“新风有奖问答”等互动体验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将群众简办红白事、参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纳入“爱心超市”积分管理,群众可兑换农资、体检服务;发动文艺志愿者下基层持续开展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常态化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文化惠民教化活动,举办陕北民歌传唱、大秧歌展演、村歌比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发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展社火、剪纸、泥塑等非遗技能传承培训,呵护和培育群众文化热情;试点组建“银发网络监督队”,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弘扬优秀家风家训,指导村规民约讨论修订;利用节庆活动群众聚集地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激励表彰活动,示范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循序渐进传播文明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