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九)
导语
为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文化人,凝聚文明力量、传递时代声音。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精心策划了“文明实践·‘理’响榆林”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宣讲视频展播活动,让理论宣讲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这里展播的每一个视频都是文明实践的生动缩影,每一场宣讲都承载着启迪心灵的温度。宣讲者既有扎根基层的理论“播火者”,也有行业先锋化身“故事讲述人”,他们用鲜活案例解读党的创新理论;以亲身经历诠释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他们将宏大的理论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身边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使理论宣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塞北榆林扎根群众、深入人心。让我们共同开启这场思想与情感交融的视听之旅,在文明新风的浸润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七邻”共治基层 绘就时代文明画卷》
什么是文明?当我保存这个视频时,"造梦中"的提示如星火闪烁——那不正是文明生长的隐喻吗?
“七邻”共治,什么是七邻?其实七邻共治是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探索出的一种治理方式。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就是“邻里议”,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有很多就是根据“邻里议”来解决的,“邻里治”依托“治理小分队”,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安全进行整治。当我们把扫帚交给群众,把责任还给居民时,得到的不仅是更干净整洁的小区,更是共同守护家园的赤诚之心!
"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民谚,正是"邻里帮"的生动诠释,我们有好多受到帮助的居民又参与到我们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像这位七十多岁的王大妈,家中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脑瘫女儿,两人生活十分困难,我们多次组织志愿者前去帮扶,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手机缴费、年审这些都是志愿者上门帮助。有一段时间老人的亲人离世,她天天以泪洗面,得知情况后我们的志愿者到老人家里陪她聊天,疏解情绪。老人家里的电视坏了、壁挂炉打不着火了、女儿生病要推轮椅去医院也都来求助志愿者。慢慢的王大妈也加入我们志愿者的行列,主动承担起清扫巷道的任务。在互帮互助中,我们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了。
为了让邻里学在辖区内开展开来,夏天我们去老年人乘凉的地方,宣讲政策;小区活动室的棋盘前讲怎么预防“三高”;邀请消防员走进沿街商铺现场演示灭火要领;而防诈骗宣传就放银行门口,刚取钱出来的大爷有没有接到这样的电话?
在“邻里乐”的系列活动中,端午节我们组织居民包粽子、绣荷包,中秋节邀请居民吃月饼,看表演,过年就邀请书法老师前来写对联、送对联等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清明节开展移风易俗的祭奠活动,社区工作者与居民指尖翻飞折就素白纸花,陈列于追思角供人取用。当银幕亮起云端祭祀界面时,一位银发老人蹒跚而来,颤抖的双手将小白花轻放祭台,凝视屏幕的眼眸泛起涟漪。这道驻足了十分钟的沉默剪影,让在场者窥见文明祭祀的温度。
“邻里亲”志愿服务队,这支成立于2020年的志愿服务队,五年来不光月月上门为困难家庭服务,更是在新建的慈善健康小屋内开展暖心服务七十余场次,织就了一张覆盖特殊群体的健康守护网。
“邻里和”主要以社区社会组织“和事佬”调解团为主,他们走家串户谈一谈、聊一聊、帮一帮、管一管的工作方式,让邻里和睦、邻里和美。
文明实践活动,不是墙上的标语,不是文件里的文字,而是每一次邻里互助时的温暖笑容,是社区广场上文化惠民的欢声笑语,是志愿队伍守护家园的坚实身影。作为基层文明的践行者,我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传递温度,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定能让文明之花在基层的沃土上绚丽绽放!